2007-02-23

歐元推升物價,歐洲人有怨言…

【歐洲日報/編譯張興合、經濟日報/編譯楊嘉凱】
甫加入歐元區的斯洛維尼亞,不到一周,全國就因為物價飛漲搞得天怒人怨。位於阿爾卑斯群山環繞的小國斯洛維尼亞,人口才2百萬,1991年自前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出來後,採用托拉爾為國幣,今年元旦開始以歐元取代托拉爾,成為歐元區第13個會員國。
消費者協會會長古婷指出,該國自元旦加入歐元區後,全國各地的咖啡廳和餐館物價普遍上揚,而協會不斷接到各地消費者打來抱怨咖啡廳或餐廳趁機漲價的電話,除了餐廳之外,部分溫泉勝地泡溫泉、停車費都跟著漲價,首都盧布拉納的停車費漲得更凶。
古婷認為,歐元取代托拉爾,並不會增加人民收入,因此漲價是不合理的,而且就長期來說,也不利於國內經濟發展。財長巴烏克則表示,更換貨幣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問題,「我們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物價迂迴上揚。」
物價迂迴上揚並非斯洛維尼亞的特有現象,歐元區許多國家採用歐元為國幣之初,也都曾發生這種情形。斯洛維尼亞政府有鑑於此,事先就採取防範措施,去年3月下令全國商店商品一律實施歐元和托拉爾雙標價,而且繼續實施到今年6月底。不過,已經預備將近一年的政策,此時顯然還是力有未逮。
歐元使用已經5年,斯洛維尼亞的問題,在歐盟其他國家的民眾心中也存在。許多歐洲民眾抱怨歐元除了提高生活成本之外,並未帶來實質的經濟好處。許多商家還會趁著轉換歐元之便,紛紛調漲商品價格,咖啡和啤酒價格最明顯。
德國民眾就經常抱怨餐廳和咖啡廳用1比1的比率,直接把德國馬克標價轉換成歐元計價,造成咖啡或啤酒售價實質提高了一倍。根據歐洲央行(ECB)央行2002年訂定的匯價,1歐元可兌1.96德國馬克。
但從所有官方統計的消費者物價指標看來,歐元紙幣與硬幣自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在市面上流通後,並無證據顯示歐元區通貨膨脹有上升趨勢。
另一方面,比利時永續發展機構(IDD)經濟學家德菲特最近的調查發現,歐元區各國官方通膨數字與民眾對生活費上升的感受落差極大。這種落差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後果,因為當民眾覺得物價上升而減少消費時,就會衝擊一國的整體經濟表現。另外,這樣的落差也會打擊民眾對歐元的信心,以及對歐元區貨幣管理當局的信心。
德國一份問卷調查就顯示,多數德國人在消費時,仍習慣把歐元轉換為馬克計算,顯示民眾對歐元的接受度和信心不足。
德國科隆市場研究單位IFAV表示,官方通膨數據和民眾感受有落差,主要是官方消費者物價指數涵蓋的商品較廣,但家庭每個月所採買的商品項目較少且比較固定,因此民眾對日常生活用品漲價的感受深刻。
德菲特也注意到,歐元鈔幣開始在市面流通時,蔬果和石油兩大民生必需品價格正好大幅攀升,讓民眾誤把物價上漲歸咎於歐元。咖啡廳和餐廳為反應成本而漲價時,又加深民眾對歐元推升物價上揚的認知,但同時電視和音響設備等產品的價格卻已大幅下降。再加上過去幾年民眾薪資並未調升,可支配所得不增反降,以致歐元更難擺脫助漲物價的惡名。
【2007-01-05 歐洲日報、2006-12-1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