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8

袋鼠大逃亡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有一天,動物園的一隻袋鼠跑出來了,嚇壞了不少遊客。
 
袋鼠住的地方,高度比遊客走的步道低,外圍又圈上了柵欄。
 
怎麼會跑出來呢?
 
園方檢討過後,認為還是柵欄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多加了兩公尺。
 
過了幾天,袋鼠又跑到外頭來了,而且這次有兩隻!
 
園長很生氣,因為這次有媒體報導,害他被市長修理慘了。
 
就這樣,柵欄的高度又加高了兩公尺。
 
看起來有收到了成效,因為連續一個月都平安無事。
 
沒想到五週後的某一天,袋鼠居然全群都跑到了外面,整個動物園到處都是袋鼠,像彈簧一樣蹦蹦跳!
 
這次上了國外的新聞,糗大了
 
園方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將柵欄的高度一口氣增加五公尺!
 
當天晚上,隔壁的長頸鹿探頭探腦,找牠認識的袋鼠閒聊:
 
「唷,你們覺得,人類會不會再加高你們的柵欄呢?」
 
「很難說,」那隻袋鼠說:「如果管理員又忘了關門的話。」

搞了半天,原來管理員才是罪魁禍首!
 
大家只顧著檢討前線的柵欄高度,卻不去想想後方,管理員出入的那個小門是否如常關上。
 
可是問題偏偏就出在那個小門。
 
拿到我們的現實人生來看,你現在可能也遇到很多問題,也做了很多的檢討和改善,卻總是不見好轉。
 
你有沒有想過,表面的問題可能不是真正的問題,而是人生的後門有了破口漏洞呢?
 
要不要和造物主好好求問一下呢?
 
你需要的可能不是更好的辦法,而是從源頭上管好那一扇門!

2014-05-26

鄭捷在江子翠的隨機殺人,台灣社會所忽略的關鍵

2014年5月21的江子翠站隨機殺人事件,
令我非常的難過、也非常的震驚,
我也有朋友當時正要進站,結果被渾身是血的女人阻止,最後投入救援工作…

下戲之後,我看了所有新聞報導、轉到各台談話節目、以及翻閱朋友的FB,
都得到了類似的結論:「他是個人渣,應該處以死刑!」
但真正令我難過的,是聽到他家人對媒體的回應:

「全家一輩子都被兒子毀了,就算要賠償,恐怕也賠不完!」
「我們無臉見人。」
「我不敢相信他會做這樣的事。」
「他平常愛打殺人電玩。」

我馬上就感受到一件事:
他的父母只顧自己的金錢與名聲,試圖推卸責任,
而且他們並不愛自己的兒子。
但他的弟弟,卻用一句話和一個動作就讓我感受到了他對哥哥的感情:
「我從小就崇拜哥哥,他會寫小說又有理想」,並且哭紅了眼為哥哥難過。

這就是我們忽略的關鍵。
因為在台灣,犯錯的人就該死,所以矛頭會全部指向犯錯者,
然後剖析他、挖掘他,
只為了找到讓自己心安的殺人原因,再把自己和這些原因劃清界限。
例如:「血腥電玩」、「社會不安」、「心理疾病」、「從小幻想」,
卻從來沒有想花心力去瞭解「真正的原因」。

我們真的關心鄭捷嗎?
我們真的想去了解他嗎?
警察是怎麼在問訊的?
假裝關心是為了套話?然後逼他認罪?
還是要挖出更多故事讓媒體報導、再讓大家責罵?

要是我是鄭捷,我絕對不會回答,因為我根本沒有被尊重。

或許有人會說:殺了這麼多人,我們還需要尊重他?
但我卻明白的告訴有這些想法的朋友:就算一個三歲小孩,我們都應該尊重他。

台灣的教育,從家庭、學校、社會到國家,
從來都只尊重「成功者」,而不尊重「人」,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
從「重男輕女」的文化開始,
男孩子就是個先天的「成功者」,說話有份量,資源最多,
然後到「成績取向」的學校後,
成績好的學生就算偷掀女生裙子老師也只會笑笑的跟他說「下次不要這樣」吧?

這種教育裡並沒有「愛」、沒有「尊重」更沒有「包容」,
對學生是、對同事是、對陌生人是、對自己的孩子更是!

鄭捷到底在想什麼?真的有那麼容易就分析完畢?
連自己的兒子會做出這種事的父母都完全察覺不到、甚至到不敢相信的程度,
那請問你們平常到底跟鄭捷有多少互動?
你們到底關心、瞭解自己的兒子到什麼程度?
「沒課就會宅在家裡打電玩」這種描述,連住在家裡廚房的小強都可以回答!

我知道我的文字充滿了怒氣,
但這一對連出面都要靠議員來轉述的父母,真的讓我太難過又太生氣了,
但在台灣,卻很少人想去聊這一塊。

既然如此,就請容許我來聊聊吧。

我知道,有時候我們想接近小孩,小孩卻會說:「你不要管我啦!你們很煩!」;

我知道,有時候小孩在餐廳裡哭鬧真的很丟臉,
所以只能直接給他一巴掌,讓他知道在公共場合不能任性;

我知道,世界上哪有鬼魂這種東西,
所以小孩說過世的爺爺回來了,一樣給她一巴掌,然後告訴她小孩子不要亂說話…

我知道,天下沒有不愛兒女的父母,只是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
而我們所做的這一切,也都是從我們父母那裡學來的,難道這樣也有錯嗎?


其實剛剛那三個故事,只要有「愛」、「尊重」和「包容」,
是會出現另外一個版本的,而且,全都是我的親身經歷。


第一個故事,是我某個親戚。

小孩會說父母煩其實是因為,
他爸媽一接近他,就一直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你不該打電動、你該寫功課、你不該玩手機、你該去睡覺」,
卻不告訴他為什麼,也不尊重他的想法,只想立即的達到效果。

更糟的是,在他沒做到的時候,就告訴他「你真的很糟糕」。
這個情況維持十年後,想想這孩子對父母的出現會有什麼反應。

但後來情況有改善了,
因為他的父母不知為何,
竟開始放下成見去瞭解他、跟他聊天、而不下任何的評估判斷。

漸漸的,他覺得他父母的敵意少了,自己才比較敢講真話,
而且在說出來後,甚至還得到真誠的回應和建議!

結果他說,他到現在才感覺到父母的溫暖、也才感覺到自己被愛,
甚至,覺得這個世界都變得美好了…


第二個故事,是我在美國機場遇到的。

一個小孩嚎啕大哭,父母剛開始不知原因,就拼命的要他閉嘴,
但西方人的手段總是較溫和,好像在商量、好像在詢問,但一直得不到解答。

結果在這樣與孩子持續的哭鬧和溝通後,
只從孩子大哭的嘴裡蹦出了模糊的一句話:「我的手…」

結果原來是他的手被兒童椅夾到了,大家卻完全沒發現,
接下來就是一陣混亂,餐廳工作人員馬上遞藥,
父母也在後來跟孩子道歉,說剛才自己說話的音量有點大…

他們尊重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人」。


第三個故事,是我更親的親戚。

她真的有靈異體質,甚至她的孩子也是,
但當時的大人不信,所以她從小就被修理的很慘。

而這件事的改善,其實也只是她自己當媽媽後,不會亂甩自己女兒巴掌而已,
所以她女兒就不會像她一樣有家庭冰冷和自卑感
(她自己的家庭冰冷和自卑則是到現在都還維持著),

因為,她懂她女兒的這項特質,所以她尊重她。



父母,是這個世界的源頭,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父母,
而父母的所作所為,是影響孩子的完全關鍵,
孩子會如何成長、會如何改變,絕對不會只是因為兄弟、因為朋友、因為情人,
絕大多數,甚至可以說95%,都是因為父母。

既然「3歲看大7歲看老」,那大家覺得這些孩子看的是誰呢?


但各位父母,請不要壓力過大,
因為你們都是愛孩子的,這是天性,所以「愛」已經有了,
而所謂的「尊重」與「包容」,

其實也只是「不帶任何想法的去和孩子溝通」,
也相信「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任何想法都會是真的」,

因為只要是從孩子口中說出的真實想法,就有了解和探討的必要,
但是當我們一直帶著某種目的或成見要去跟他對談的話,
就絕對問不到真心話。


所以鄭捷在短期間內,是不會想要講真心話的,
除非他再次感受到「愛」、「尊重」和「包容」。


如果說,我已經對孩子很不尊重和不包容很久了怎麼辦?
那就慢慢來吧。
我鼓勵所有的父母從現在開始去跟孩子隨性的聊天,
練習「健康開放的互動」。

所謂的「健康開放的互動」,是有階段與層次的,
陪伴=>純關心=>分享自己=>聽他分享。
這是四個不同深度的階段,請讓我來一一說明。


一、陪伴:就是物理距離的接近。
在同一個屋簷下是基本,但最好是在同一個空間裡(一起在客廳或廚房)。
但如果連最基本的同一屋簷都做不到,
父母們就要慢慢開始花些心力製造機會,
一週一次都好,慢慢讓自己有跟孩子碰觸的機會。


二、純關心:就是不給予任何「指令」和不期待任何「善意回應」的問候。
畢竟現在網路通訊這麼方便,
偶爾一句「今天有沒有吃飯啊?」其實並不難,
但不要有「不吃怎麼行?」「難怪你會常生病」這種話出現,
因為這裡頭都包含了「指令」,純關心裡是不能有任何「指令」的。

如果他回「你不要一直問很煩耶!」我們絕對不能生氣,
因為我們本來就不該期待善意回應,
搞不好他正在忙啊?還是跟女友吵架?

最基本可以回:「好吧,你覺得煩我就少問一點囉。」
進階可以回:「我愛你嘛。」

總之就是純關心,單純的「維持互動」就好,
而不要有任何「增進感情的期待」,就是單純互動而已。


三、分享自己:「分享自己的擔憂」是一個好的開始,
但也不要有「渴望回應」的想法,單純「分享」就好,
講完就丟,不要期待,然後結束。

因為我們偶爾展現那「不求幫助」的脆弱,有時會讓兒女感覺親切。

但前提是「不求幫助」,否則他們一定感覺的到,
甚至會覺得我們是在博取同情,那就會造成反效果了。

其實「分享」是重點,
所以不論是好事壞事,跟兒女偶爾「不求回應」的分享,
長時間執行後是會產生某種正向聯結的。


四、聽他分享:這一步幾乎是終點,但也最不容易把握,
因為當前三步都做得好後,有一天或許兒女就想要「分享他自己」了。

這時要很謹慎,要把持住「尊重」與「包容」的原則,
就要做到「只回應心情、只給予建議、但不下決定」這三點。

也就是說,他說他最近喜歡上一個女生,我們最好不要回「你先好好唸書吧」,
而是要說「哦?她是誰?」,再問問看他想怎麼做。

徹底瞭解他的心情、想法,以及聽他說完所有的話後,
我們才可以開始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但要誠實。

例如「我還蠻替你高興的,我兒子要開始青春囉」
或「蛤怎麼辦?我擔心你會開始不專心唸書耶哈哈~」。
但都要「尊重」,並且把這件事「當一回事」,
因為這是兒女們的心情,即使我們聽起來再荒謬,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只給建議、不下決定」非常難,但一定要做到,
就是不管我們說了什麼,最後一定要讓他清楚
「這只是你老爸我的想法,你會有你自己的,但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

所以我們可以給出我們所有想要給的誠實建議,
只是最後要把決定權交給他自己,這才是健康開放的溝通。


當做到了以上四步,我相信大家的關係就會變好,
但請記住,「不要急著、或勉強自己去做這四點」,
因為在現在的社會裡,或許一年有做到一次四步循環就夠了不起了,
但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一週一次是很理想的,
畢竟感情真的很好的母女,搞不好一天就有365件事可以分享了。


最後,在這裡分享一個奇妙的大絕招:「靜默的陪伴」,
就是用「物理親近」的方式出現在兒女的附近,
然後「放鬆的做自己想做、但完全不干擾他的事(例如玩手機或看書)」,

先逼迫自己跟他的互動「暫時等於零」,直到他「自己開口」為止,
然後才能慢慢走那四步「健康開放的互動」。


例1,爸爸開始每天坐在兒子的房門口看自己的書,
兒子可能會忍不住問:「你在幹嘛?」
那我們就回:「沒有啊,就想跟你靠近一點」,
「神經病」。

但我們還是持續的做,直到他問:「你到底想幹嘛?」
那我們就誠實的說:「其實我想跟你拉近距離,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例2,爸爸開始在兒子每次看電視的時候出現,然後陪他看,
他可能會問或「你要看電視嗎?那給你看」,
那我們就可以回「不用啊,你看你的,我只是在這裡放空,我今天累死了」
「可是我怕你會無聊」「不會啊,我根本沒在看其實,你看你的,別管我」

然後我們也真的放鬆,也不針對電視內容講任何話,只是陪伴,
除非他先開口聊,才開始慢慢進行四步互動。

一定要找一件事專心的做,否則那像是在站哨,兒女一定會感覺很不舒服。
當然這一步是險棋,但拿捏得好的話效果其實不賴。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生活心得,並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支持,
所以「這只是宥勝我的想法,你會有你自己的,但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


傳統社會給了我們很多限制、很多距離、很多規範,
再加上現代社會的忙碌,我們真的都過得很辛苦,

但如果真心想改善關係的家庭,讓自己更快樂的話,
不妨可以開始試試四步「健康開放的互動」,
不管是父母對兒女、或兒女對父母,都適用,
因為,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緊密、也是最不容易被破壞的。


我期待鄭捷的父母開始與他互動,並且帶著「愛」、「尊重」、和「包容」,
雖然為時已晚,鄭捷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上最大的責任,
但相信我,鄭捷會這樣做,不是沒有原因的,而這原因,也只有父母能化解了…


期待台灣,可以更好,我愛台灣,台灣加油。

你把身為父母親的責任都「外包」出去了,當然不好意思跟人家說那是你女兒

你把身為父母親的責任都「外包」出去了,當然不好意思跟人家說那是你女兒

張 苡絃 2014/05/25 發表於 • 教育 • 社會

我研究所到南投一座小農場打工換宿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國中小女生。大概是因為我本人也幼稚到不行,所以很快就跟她打成了一片。

她會到那邊,是因為她媽媽覺得她應該要去體驗一下農作的辛勞,才能夠感恩她所擁有的一切,所以才把她送過來。小女生當然諸多抱怨,我也就跟她一起抱怨。

「對啊,怎麼會這樣啊!」「蚊子超多的,誰想來啊!」之類的。

不是刻意,因為… 我也是這樣想啊!

後來從農場女主人那裏聽說了她的事,這個小女生是大家口中典型的「壞孩子」,國中生年紀就逃課、翹家、交壞朋友、交男朋友,成績更是不用說的一敗塗地。農場女主人主業是課後輔導的教育,但是對於這小女生也是頗有微詞,不斷搖頭,常常對她說:「妳都不能體會妳媽媽的苦心。」想是直接從媽媽那邊承接了擔憂。

短暫的相處,我其實從來都沒有覺得這是「有問題」的孩子。她就是一般的小孩,只是想要被認可、被注意,在14歲的年紀,朋友比什麼都重要,對所有被禁止的東西都躍躍欲試。

有一次我們從住的地方騎機車到農場,小女生說,她很想要試試看騎機車。我就在四周都是田野空曠的馬路上,教她騎機車。她一遍又一遍的來回騎著,說她很開心。

我也跟她約法三章,18歲以前,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時候才能騎,出去了或是回台北了都不能騎。她答應,也做到了。

有天早上我們要到日月潭走走,她一早起來化妝,民宿主人說:「還這麼小,化什麼妝。」我拿出我的化妝包,坐在她旁邊也化了起來,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化妝品和化粧技巧。

大部分的時間我也就是像朋友一樣,跟她聊天,分享生活中的快樂與煩惱。

打工換宿結束後幾個月,她媽媽打電話來,說她認識我之後的這學期開始居然開始認真念書,也不翹課,說要跟我一樣,也要考上成大,當我的學妹。她媽媽一直感謝我,但我真的沒做什麼,只是不帶任何成見的陪伴而已。

後來從這個小女生、農場女主人、憂心的母親三方得知,小女生本來是在台北念書,但是媽媽為了管束她,刻意把她從台北的國中轉到南投一間據說很嚴的私立住宿國中。她當然恨透了這個決定,但她媽認為這是為她好。

這是第一次的強迫剝離。

我不知道對一般人來說,硬生生地把你從你熟悉的一切(家人、朋友、環境)撕裂開來,丟到另一個地方是什麼感受,但是對一個國中女生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她無法承受、無法理解的決定。

一年後,我出國,這女生還千里迢迢到機場來送機,拿了一塊大看板,上面是很多我的照片和寫給我的話。我說,要乖乖的,有事都跟我說。

回國後沒多久,就接到她媽的電話,她又變回那個憂心忡忡的媽媽,言談之中是更多的數落、指責、不信任、灰心。小女生升高中後回到台北了,但是翹課、徹夜不歸、抽菸、頂撞長輩不斷,有一次還整整失蹤了一個禮拜。她媽說她會這樣都是被壞朋友帶壞的。

還有其他聽起來是關心,但是更像在控訴的字眼。

後來,這個小女生跟我說她要離家了,她自己出來找工作、租房子,再也不想要回家了。就這樣在外面跟朋友流浪了好幾個月,在夜市打零工賺錢。

每次見面,她依然是那個想要被認可、被注意,朋友比什麼都重要,對所有被禁止的東西都躍躍欲試的小孩。而她媽媽口中的那些壞朋友,看起來都是長期被否定的小孩,在同樣的群體中找到認同,還有被理解的感覺。

後來她媽媽又再一次地進行強行剝離,這次,是把她轉到台南一間據說管得很嚴的私立住宿高中。

上次在台南看到這個小女生,她就跟我在農場遇見她的時候一樣,大大的眼睛,喜歡笑,喜歡說一些大人說的話,興奮的跟我說她什麼時候又偷喝酒,哪個朋友要帶她去夜店玩,說她這個男朋友怎樣怎樣,問我她什麼時候才可以再騎機車。

但她沒有說。我感受到的是,她的壓力很大,她一直在臨界點游移,她把自己武裝起來跟世界隔絕了。在她的世界裡,只有她和她的那些不能聯絡的「壞朋友」。

她無助的母親憂心的電話和簡訊仍一直來。說父母愛她她不希罕、哥哥早就放棄她,說她狂野愛玩沒責任感。

最近一次,她說想要把小女生送出國一陣子,問我哪個國家沒有網路。

看來是要再進行一次強行剝離。

我說,前兩次的轉學都沒有比較好了,為什麼妳會覺得這次就可以一勞永逸?我不知道從小到大這麼密集的搬移和剝奪式的分離,是不是對她最好的選擇。

她說她知道。但我在她言談之中,感受到她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在做的就是「親職外包」,把父母親的角色和責任,外包給學校、外包給管得很嚴的宿舍、外包給教會(她覺得把小孩帶去教會,上帝就會救她了),還有,外包給我。

她不只一次對我說,我是她最後一根浮木。

她不能理解的是,不管我做的再多,我永遠都不是她媽媽。

大人總是想要小孩成功,想要用過來人的錯誤經驗教他們怎麼做才會「成功」,如果小孩沒有長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他們就無法接受。但小孩真正在意的是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他們想要探索自己,找自己。

捷運事件新聞出來之後,我腦海中閃過好幾個我年輕朋友的臉龐,他們的父母也都對我說過像這樣的話:

「本來好好一個家,因為他被搞得雞飛狗跳。」真的有那樣本來好好的一個家嗎?

「他就是天生叛逆反骨,愛唱反調!」天生?每個人都是父母生的不是嗎?

「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說那是我女兒。」女兒好意思跟人家說妳是她媽嗎?

說真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做,怎麼幫助他們。面對這些朋友的家長對我的期待,我也必須再三的劃清界線,不斷告訴他們,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們扮演父母的角色。

我不知道怎麼辦,但想跟那些對小孩一籌莫展的父母或老師分享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不是出自專業心理師或教育工作者之手,但是他提供的四個方法,可以參考看看:〈鄭捷在江子翠的隨機殺人,台灣社會所忽略的關鍵〉

每個人都想要被理解被愛,但有些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從來都沒有機會被理解被愛過,每個人背的十字架不同,當然這不能夠當犯罪或傷害他人的藉口。這篇文章雖然看起來偏袒子女方,但我認為愛、理解、和尊重別人的能力是可以後天習得的,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好好的對待,他又怎麼能夠學會好好的對待別人呢?

教育方式千百種,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多點理解、尊重和包容,是我們現在就能做的。

2013-12-01

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震驚所有家長

【 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震驚所有家長! !】2013-7-22 12:50
大家好,我是王寧。
今天能站在這裡,純屬偶然。
為什麼說偶然呢?
因為,南雅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164班是一個優秀的集體。
個人認為,班級前二十幾名的同學,時機適宜,誰考班上第一名都有可能。
媽媽對我說:考了第一名,不要有壓力,這一次已證明了你有考第一名的實力。
以後,出現名次上下浮動都很正常,以平常心對待。
先說明一下,因為時間緊,這份發言稿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寫的,
下面就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的幾個觀點和大家探討一下:

1、關於分數。
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
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
所以,我考試對分數沒什麼壓力,
所以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
的經驗就是:像考試一樣做認真做作業,像做作業一樣地輕鬆考試。
初中了,媽媽重新告訴我: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
比如,某次考試,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
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媽媽就會為你遺憾,因為你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
在我們家,分數引起的反應基本上是波瀾不驚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沒什麼太大的反響。
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在我們家,物質也不與分數,成績掛鉤。
物質上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便利,而爸爸媽媽的經濟能承受的,就會給我買,與成績沒關係。
爸爸媽媽認為,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
我身上不缺零用錢,錢包裡有一張銀行卡備用,家裡的小盒子裡,爸爸媽媽也常放了幾百元零錢備用。
爸爸媽媽的理念是,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我們覺得,享受生活,不要說等你長大以後,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
有一次,一位奶奶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
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我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
所以,學習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交朋友、看電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適當上網玩遊戲放鬆、
去鄉下陪伴疼愛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這些讓我的生活很豐富,
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
媽媽說,她從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覺到了我對愛的理解

3、閱讀經典。
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處。
從去年開始,我開始閱讀外國經典名著。
我強烈地感覺到,我的作文、考試做閱讀題目都上了一個台階。
在閱讀的時候,並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彷彿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
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
建議大家不要讓孩子讀那種快餐書籍,比如各種雜誌、童話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等,
要讀經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剛開始讀,會找不著感覺,但讀上兩三本,就會找到節奏。
有一次,媽媽問我:你閱讀名著時,感受到愉悅了嗎?
我說,感受到了!那一刻,媽媽很欣慰。因為,愉悅,是最高層次的享受。
從階段性的作用上講,閱讀經典可以使語文成績提高十分左右,這十分左右對於中考來說,是多麼重要。

4、音樂的熏陶
閱讀、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其終極意義都是讓人在某一階段感到愉悅,讓靈魂舒展,輕盈。
孩子們時間很緊張,媽媽平時在接送我,或開車一起外出的時候,
會根據情況適時的挑選一些高雅的音樂在車裡放。
在放鬆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接觸到了一些世界名曲,和一些歌詞寫得很好的歌曲,
這一次我的作文拿了高分,就是以平時在車上聽到的那些音樂為題材寫的。

5、潤物細無聲。
現在的孩子叛逆心極重,我也不例外。
比如閱讀,聽音樂這些事情,
我媽媽做得很隨意,不露痕跡
根據我的情緒來,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時候,
她會尊重我的意見,不強行攤派。

6、訓練孩子的獨立性,有主見。
從小,爸爸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我的獨立性。
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
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選擇,可以有很多選擇,
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比如:我五歲的時候,天氣很熱,從幼兒園出來,很渴,想要喝飲料。
媽媽給錢給我,讓我自己去買。
我害羞,因為從未嘗試過,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媽媽告訴我,現在你有兩個選擇,
一是自己去買,然後喝。一是自己不去買,那就忍著,回家再喝水。
我猶豫了一下,選擇了不去買,忍著。
媽覺得這也是一種選擇,就尊重我,也不評價我。
小學時,放學下雨了,媽媽也不會主動送傘。
她知道,我總會想辦法的,比如,和同學共撐一把傘,
比如在教室裡先做作業,比如去超市裡避雨,順便逛一逛超市。
因為,我曾對媽媽說過,你女兒沒你想像的那麼蠢,總會想到辦法。
再比如:現在我買衣服,媽媽只負責出錢。
上次,和同學一起去買地攤貨,25元買了一件襯衣,穿到學校來了,
媽媽說也還漂亮,但建議我把那些線頭剪一下,別讓人一眼就看出地攤貨。
第二次,我又去買了一件,拿回來就覺得小了。
媽媽也沒評價我,建議我送給一個比我矮一點的朋友了。
這都是我的選擇,爸爸媽媽都尊重我。不作負面評價。
就是這樣,我一路思考,爸爸媽媽一路尊重,我漸漸長大了,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有自己的主見。

7、關於粗心
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
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我們家的觀點。
從五年級起,媽媽就告訴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紮實的表現!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
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藉口。
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
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
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紮實。
這個觀點,媽媽五年級開始和我交流,我也漸漸認同。
所以,我正常情況下能考高分,成績穩定,這個觀點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

8、培養孩子的能力
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盡量放手。
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
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
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
如果,你讓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點一下,
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
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
並及時鼓勵肯定孩子。爸爸媽媽終將老去,
要學會把舞台適時地讓給孩子,讓他們發揮。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長江後浪拍前浪,我爸爸媽媽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死在沙灘上。

9、賞識孩子,扶持孩子的自信,呵護孩子的自尊
中華民族是個謙遜的民族。
在教育孩子方面,卻容易走入一個誤區。
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
當我做得對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及時肯定我,表揚我。
媽媽平時在同朋友談話時,談到孩子的時候,她會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優點。
我們偶爾聽到,表面會裝得不在意,
實際上,我們很在意,得到肯定的這些優點,
我們會繼續堅持,越來越好。
會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樣優秀的樣子去校準自己的言行。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就事論事地分析。
不哆嗦,不翻舊賬。正確面對事情,改正就好。
事情過了,繼續過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負面情緒過分強調和延伸。
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
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當然,是人就會有缺點,我也有一些缺點,就不在這裡說了,呵呵。

10、必然性與偶然性。
開始,我說我考第一名是偶然,
現在我想告訴大家,當爸爸媽媽用心地把孩子呵護好了,
這種偶然,就是必然!
孩子具備了努力、堅強、細心、有愛心等等這些品質,
偶然地考上一次或幾次第一名就成了必然。
最後,我向關心、教育我的老師們、我的爸爸媽媽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向曾經關心、幫助我的朋友們、同學們說一聲:謝謝!
祝老師們、家長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祝同學們:生活開心、學業有成!

2013-11-18

他是我爸爸

他是我爸爸 建中一叟 101.09.22

●●●●●●●●●●●●●●●●●●●●●●●●●●●●●●●●●●●●●●●●●●●
※這一篇去年在雲端大量轉貼的文章,很多網友看過,現在貼在很多
個人部落格或網站的都加上美麗圖片包裝,雲端好友希望再看一次清
清爽爽的原作。網友最大,再貼一次。晚安 林明進謹識102.11.17
●●●●●●●●●●●●●●●●●●●●●●●●●●●●●●●●●●●●●●●●●●●


「他是我爸爸」,是老夫在建中聽過最美的聲音。

◎◎◎◎◎◎◎◎◎◎◎◎

建中家長。婆婆媽媽說心酸。

甲:「我天天開車送兒子上學,接他晚自習。他說車爛。」
乙:「我讓他搭捷運,就沒得比了。沒聽到就好。」
甲:「現在的孩子,真不會替父母著想。嫌我車不好。」
丙:「他爸爸騎機車載他上學。有時候臉色不太好看…」
丁:「我派司機送兒子上下學,賓士車他也沒高興啊!」

──車不是問題,我們孩子沒教好。
──大車小車都是車,不都是給孩子方便?
──我們想得太多,他們就不會想了。
──不必怪孩子,是我們自己不好。
──我們的父母那樣教我們才是對的。

◎◎◎◎◎◎◎◎◎◎◎◎

約莫十多年前。
七點左右,南海路上,建中的交通指揮隊各就各位。
走路的、騎腳踏車的、父母開車的、搭公車的都蠭擁而至。
南海路人山人海,全在趕路,一起差肩急急走入建國中學。

每天早上七點二十分,一輛改良的三輪機車準時到建中門口。
父親肢體殘障,上半身挺得很直,沒有一絲愁容,送他上學。
有一回老夫撞見了,那孩子是我的學生。父親是殘障人士。
這位爸爸每天帶著揚眉瞬目的眼神,讓孩子下他的三輪車。
自信的跟教官打個招呼,然後帶著對得起祖宗的眼神馳去。

下著秋冷黏雨的昏曦,我又看見他的父親送他來校門口。
我騎著摩托車,停在待轉線上,等著交通指揮給我的契機。

「對不起,這車不能停在這裡。」
交通指揮善意的勸導這位三輪車爸爸。

「歹勢……歹勢……」

他沒有不悅。不好意思開走了。
我學生身著雨衣,目送老父離去,才進校門。
我也開進來,刻意靠近他,叫了他的名字。
眼眸一閃而過,發覺他鼻頭酸紅。他微微打了個手勢。
我這個招呼讓他有點為難。有一絲懊惱,留在銅像前。

◎◎◎◎◎◎◎◎◎◎◎◎

學校日,天已黑,看清楚他父親的身影,瘦小、羸弱。
他攙扶老父,一步一步走上四樓,人多擁擠,有點喘。
七點時間將到,他刻意走到我的面前。
「老師,他是我爸爸。」很平和的告訴我。
「老師好,我是他把把。」爸爸很謙虛的不斷點頭。
拄著拐杖,爸爸歪著身子趨前半步,握緊我的手。
──「我們在校門口見過面。歡迎歡迎……」我說。

鬧熱哄哄,在和學生家長一個一個握完手後,教室關燈。
「老師謝謝您,拜託您了……」這一對父子最後離開。
一老一少,巨大的身影,淹沒在莊敬樓三樓的長廊。

他,除了文史跟藝能體育科以外,全部免修。太神了。
平日同學上課時間,他經常在圖書館自修。
長得一表人才,律己甚嚴,話少了一點。
早熟深邃的眼神,足以穿透人的心。

隔天一大早,他一進教室就找我,遞給我一包東西。
「這是爸爸媽媽親手縫製的方巾,送給老師師母。」
「謝謝,謝謝。跟爸爸媽媽說謝謝……」
「爸爸媽媽是裁縫師,自己裁縫的,媽媽說擦汗方便。」
邊鑲得細緻、精巧。有五、六條。
爸爸媽媽都是中重度的殘障人士。

◎◎◎◎◎◎◎◎◎◎◎◎

混熟了,他自然而然跟我談起他的計劃。
他希望高中兩年就能進入大學。
「我急著要光耀門楣。」
「我父母都是殘障人士。」
「我是他們的希望。」
「我要去麻省拿博士。」

──「老師見過爸爸送你上學幾次呢!」
「他從小就每天送我上學。」
──「難得你願意讓父親載你上學。」
「他是我爸爸,我以他為榮。還有媽媽……」
──「三輪車,眾目睽睽之下,老師很感動很佩服……」
「他是我爸爸!」
──「我知道。」

「爸爸非常喜歡送我上學;我也非常喜歡爸爸這樣載我…」
「爸爸說他載得是未來的科學家,拯救人類的科學家。」
「爸爸問過我:這樣載我,會不會覺得難為情!」
「爸爸說:等到不希望我載的時候,要跟我講。」

破破舊舊的拼裝三輪車,父子共吟三輪車之歌。
「我要讓爸爸以我為榮。」我相信他的態度。
「爸爸媽媽,從小自卑、怕人羞辱、怕人瞧不起。」
「他們是我父母,我要讓他們知道,這一生不虛此行。」

難以想像大都會竟然存在沒有叛逆的年輕人。
難以想像每天讓他老爸「噗-噗-噗」接送。
難以想像十五、六歲,就立志要拿麻省博士。

◎◎◎◎◎◎◎◎◎◎◎◎

一個悶熱的下午,南海路面發燙,他父親開車來接他。
「蹦」地一聲,一部機車騎士撞上他老爸的三輪車。
教官交通指揮一起擁上,「趕快趕快叫救護車!……」
他風聞趕至,撥開學弟們的手,抱在懷裡。
「他是我爸爸,我來。」堅毅地對著教官瞬目示意。
喔伊喔伊………喔伊喔伊………
和平醫院救護車,把他老爸載走了。

後來,爸爸就沒有送他上學了。
一直都沒有。
他每天走路上學。
聽說腿廢了,無法煞車。不再開三輪車了。

高二讀完,他保送臺大電機。
最後真的到麻省理工深造。

我每天騎著摩托車到建中。十幾年過去。
到現在都會不經意看一下他父親停車的固定位置。
以及想像他父親被車撞成重傷的情景。

◎◎◎◎◎◎◎◎◎◎◎◎

幾年前教師節前夕,他從美國矽谷寄給我一張賀卡。
他說:
「爸爸媽媽已經不用幫人做裁縫了。」
「我已經在美國結婚了。」
令我驚訝的是,他還說:
「雖然我是孤兒院領養的。他們是我最愛的爸爸媽媽……。」

教師節又快到了。
很期待他的賀卡。
這樣老夫耳邊又會隱約響起──
「他是我爸爸……」
「他是我爸爸……」
「他是我爸爸……」

一個陪著殘障爸爸坐三輪拼裝車上學的建中才子。
一個最喜歡說:「他是我爸爸!」的麻省理工博士。


建中一叟 101.09.22

2013-11-14

媽媽的聲音

媽媽的聲音 建中一叟 102.10.24

我教過一位洗腎的資優生,臉色蠟黃,個兒萎頓瘦弱,洗腎洗出他的堅韌與勇銳。蠟黃是他的綽號,每周上醫院洗三次,同學笑謔他說:「你連心都洗得乾乾淨淨了。」他不以為忤。跟他熟要到高三以後,印象中沒別的,只有他沒缺交過作文。

資優班一班只有三十人,個個都有來頭,頭上都閃著奧林匹亞金牌的光芒,數理化、生物、資訊地科
,十八般武藝都有高手,蠟黃的成績較弱,國文亦然,他的專長在電腦資工。導師說蠟黃洗腎時間長,很耗精神,要我作業給他寬緩些。老夫規定作文遲交扣五分,紅樓才子沒放在眼裡,蠟黃卻從不缺交作業。

印象中他不太能寫,文章寫不動,字數也多不起來,蠟黃蠟了兩年半依舊黃,我沒特別跟他深談過,人家作文都準時交了,你還想怎樣?

◎◎◎◎◎◎◎◎◎◎◎◎◎◎◎◎

高三上,我出了一個作文題目「聲音」,副標題──「一次聆聽聲音的經驗」或「一次聆聽聲音的感受」。資優生們意興闌珊,普遍寫得不理想。我狠狠面斥他們一頓:「上天是公平的,給你們數理『資優』,就給你們作文『資憂』!」老夫下令重寫,才子們吐大氣,心沉了下來。

湊巧熟識某私人婦產科醫院院長,喬了半天,勉強同意我安排一個校外教學,讓學生在待產室外
,隔著門聽一聽孕母待產的聲音,自以為是個特殊的經驗,學生會喜歡。四個四個很快接近指定位置又很快離開,我隨機做了生命教育,並洋洋得意地說:「這就是聲音的好素材,你們可以選這個,也可以選上回或別的材料,但是必須要去現場傾聽,回來再寫。」一周後交作業,我問全班,除了最會寫作文的阿督仔和蠟黃外,沒人選這個素材。老夫十分沮喪,顯然是個失敗的安排


阿督仔文字曼妙,彷彿天上來,是他一貫優質的筆調,見多不奇,沒覺得他寫得精采。那天晚上
,我依慣例第一本就改到蠟黃,他是一號。吃完冬至湯圓,肚子暖烘烘地,記得我是站著一口氣看完的……

◎◎◎◎◎◎◎◎◎◎◎◎◎◎◎◎

聲音──一次聆聽聲音的感受

聆聽媽媽的聲音應該是一次美麗的經驗,這種經驗只應天上有,這種經驗只能夢裡尋。天上的媽媽怕路途敻遠,捨不得我神往,所以幽渺高古的世界我並不熟悉,夢境是我最好的期待。

很小的時候,阿姨總叮嚀我:「只要乖,媽媽就會在半夜,從天上來跟夢中的你說話……」阿姨說得都是真的,從小到大,只要我聽話,媽媽三不五十就會到我床前來。天上的媽媽總是在很深的黑夜裡,沿著天梯而下,而且很快就在我眼前
,媽媽知道我想她,她會摸摸我的頭,然後像很多媽媽一樣抱著我或者拍拍我的背,她也會哼著搖囝仔歌,「嬰啊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啊嬰嬰惜,一暝大一尺」、「搖啊搖、惜啊惜」,跟阿姨一樣唱得很好聽,可是一醒來就什麼都沒有了。媽媽那麼好聽的聲音,如果能餘音繞樑,那該多好。媽媽哼哼唱唱的嘴型我記得,聲音就模模糊糊,始終抓不準。愈長愈大,媽媽就愈少進入我的夢鄉了。

每天早上起床,當我打開眼睛的第一刻,我總是不自覺的走到書桌面前,去看一看這位天下最美麗女人的照片。媽媽年輕清純,秀髮披肩,眼窩深邃,兩顆秋水般的眼眸像射出的箭,高雅的氣質很吸引人;樱桃小嘴,笑起來兩邊嘴角微微上挑,齒如白貝,十分優雅;鵝形略大的臉樣兒,搭上平整的鼻面,自然透露著良善的溫柔。阿姨說媽長得漂亮,這是千真萬確的。……這張老照片歷歷分明,逼在眼前,可是她又是多麼遙遠;這張照片清朗明麗,多麼具體,可是她又是多麼的不真實……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了人間生命的工廠。依稀彷彿聽到別人的媽媽,正在為新生命的誕生而備受煎熬。有的在呻吟、有的在痛哭、有的在哀號、有的在漫罵──「都是你害的……」,聲聲動人心扉,哪一個聲符最像您,您能告訴我一聲嗎?媽媽,你是聽見我哇哇大哭後才放心走的呢
?還是模模糊糊中離開人間?

我可以想像得到:當天下的媽媽,在經過人間最大的痛苦之後,就為家人帶來了笑聲,帶來了生命的喜悅,成就了天倫之樂,同時也偉大了自己


不幸的是,媽媽!十八年前當我這個新生命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卻也是媽媽你結束人生的一刻。媽媽!我這個從小就沒娘的孩子,對你有好深好深的歉意。如果沒有我的來到人間,也許你就不用賠上一條無辜的生命。

媽媽!可是我總是比別人少了一個母親。媽媽,你知不道,我已經十八歲了,這十八年來我想看的看不到,我想聽的聽不著,這一趟是最接近你的一刻,但是,我依然落空了。此時此刻,忽然間我有一個強烈的渴望,如果可以,我真的好想好想……結結實實的聽一次……媽媽的聲音……


◎◎◎◎◎◎◎◎◎◎◎◎◎◎◎

我焦急地打手機給資優班導師:
「蠟黃母親不在了?」
「是,聽說生他難產,走了!」
「父親呢?」
「他很小就不在了。」
「跟誰住?」
「阿公、阿嬷、還有沒嫁人的阿姨。」
「他洗腎多久了?」
「來建中前就有了。」
…………………………

◎◎◎◎◎◎◎◎◎◎◎◎◎◎◎◎

記得當時,蠟黃我教了近三年,都快畢業了,文章寫不長,很少超過四百字,作文分數也沒有上過70,唯一的印象是他始終沒遲交缺交過作業。我為我的小器與對他的冷落,十分自責。

第二天我急急把他喚到走廊。
「黃○○,你很能寫文章。以後可以遲交,補交也不扣你分。」
「老師我真的很不會寫作文,可是媽媽我很愛寫
。」
冬陽陰弱,我近乎枯竭的老淚,正七彩沸騰中。
「你娘一直都在,你聽得到她的聲音。」我拍一拍他羸稚的肩膀。

他笑得快哭了,蠟黃的兩排牙也是蠟蠟黃黃地。

2013-02-20

【森林管理學】

【森林管理學】

一天,一隻兔子在山洞前寫文章,一隻狼走了過來,問:“兔子啊,你在幹什麼?”答曰:“寫文章。”問:“什麼題目?”答曰:“《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於是兔子把狼領進山洞.


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寫文章。一隻野豬走了過來,問:“兔子你在寫什麼?”答:“文章。”問:“題目是什麼?”答:“《淺談兔子是如何把野豬吃掉的》。”野豬不信,於是同樣的事情發生。

最後,在山洞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白骨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題目:“《一隻動物,能力大小關鍵要看你的老闆是誰》。 ”

評:說的是員工的技巧,其實也可以用在那些初創企業的創業者身上,因為在市場上,相對很多大型企業來說,就是獅子和兔子的關係,如何與他們合作相處或者說不被競爭者吃掉也是一門很深學問。

這隻兔子有次不小心告訴了他的一個兔子朋友,這消息逐漸在森林中傳播;獅子知道後非常生氣,他告訴兔子:“如果這個星期沒有食物進洞,我就吃你。”於是兔子繼續在洞口寫文章。

一隻小鹿走過來,“兔子,你在幹什麼啊?”“寫文章!”“什麼題目?”“《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 “哈哈,這個事情全森林都知道啊,你別胡弄我了,我是不會進洞的”,兔子曰:“我馬上要退休了,獅子說要找個人頂替我,難道你不想這篇文章的兔子變成小鹿麼?”小鹿想了想,終於忍不住誘惑,跟隨兔子走進洞裡。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寫文章。一隻小馬走過來,同樣是事情發生了。最後,在山洞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白骨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題目是:《如何發展下線動物為老闆提供食物》。

評:這裡其實談的是一個欺騙手段,並沒有講發展動物下線去提供食物,但是這個題目應該是很有啟發的,可以改成《如何發展合作夥伴為企業提供食物》。沒有合作夥伴企業是做不大的,現在是競爭協作時代,每個企業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必須依靠合作夥伴才能找到企業充足的食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獅子越長越大,兔子的食物已遠遠不能填飽肚子。一日,他告訴兔子:“我的食物量要加倍,例如:原來4天一隻小鹿,現在要2天一隻,如果一周之內改變不了局面我就吃你。於是,兔子離開洞口,跑進森林深處,他見到一隻狼:“你相信兔子能輕鬆吃掉狼嗎?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於是兔子把狼領進山洞。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進入森林深處,這回他碰到一隻野豬----“你相信兔子能輕鬆吃掉野豬嗎? ”野豬不信,於是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原來森林深處的動物並不知道兔子和獅子的故事!最後,在山洞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白骨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題目是:《如何實現由坐商到行商的轉型為老闆提供更多的食物》。

這裡的啟示是尋找自己的客戶資源在哪裡

時間飛快,轉眼之間,兔子在森林裡的名氣越來越大,因為大家都知道它有一個很厲害的老闆。這隻小兔開始橫行霸道,欺上欺下,沒有動物敢惹。它時時想起和烏龜賽跑的羞辱,它找到烏龜說:“三天之內,見我老闆!”揚長而去。烏龜難過的哭了,這時卻碰到了一位獵人,烏龜把這事告訴了他。獵人哈哈大笑,於是森林裡發生了一件重大事情,獵人披著獅子皮和烏龜一起在吃兔子火鍋,地下丟了半張紙片歪歪扭扭的寫著: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還有強中手啊! ! !

如果做企業猖狂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離死亡也就不遠了,我們的企業還是“兔子”不是“獅子”的時候,不管你的靠山再強大,你都不能把自己太當回事情了,居安思危。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森林裡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兔子吃狼的故事似乎快要被大家忘記了。不過一隻年輕的老虎在聽說了這個故事後,被激發了靈感,於是他抓住了一隻羚羊,對羚羊說,如果你可以像以前的兔子那樣為我帶來食物那我就不吃你。於是,羚羊無奈的答應了老虎,而老虎也悠然自得的進了山洞。可是三天過去了,也沒有見羚羊領一隻動物進洞。他實在憋不住了,想出來看看情況。羚羊早已不在了,他異常憤怒。正在他暴跳如雷的時候突然發現了羚羊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想要做好老闆先要懂得怎樣留住員工》!

企業再好,待遇在高,也不能忽視員工,也要善待員工,再偉大的理想、再好的項目,你一個人不可能做大的,想做大事的老闆和只想賺錢的老闆,那是不同的;想做大事的員工和只想求生活的員工也是不同的;如何吃人而不被別人吃,如何幫人吃人而不被別人吃-。社會就是這麼現實!

2012-09-10

這一震 地軸偏了10公分

日本氣象廳十三日將地震威力從芮氏規模八點八上修至九,讀賣新聞報導,上修至九後,釋放能量為八點八的兩倍;地質專家指出,日本這次規模九超強地震,讓本州移動了二點四公尺,地軸偏移近十公分。
中央氣象局表示,自有紀錄以來,芮氏規模九以上的大地震共有七次,日本強震規模排名推進至史上第四名,推估其能量約是九二一地震的四百倍。
美國地質測量所學者赫德納特說:「目前,我們知道日本一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基站移動了二點四公尺,我們從日本地理空間信息局的地圖上看出,大片地區的移動型態與地塊的移動相符。」
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及火山學研究所估計,這場強震使地軸偏移將近十公分。
稍早的報導指稱,地軸偏移多達廿五公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用美國地質測量所地球物理學者陳勝兆(音譯)的話解釋:地震發生時,約四百公里長、一百六十公里寬的區域地殼破裂,板塊結構移動超過十八公尺。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觀測所學者賈赫蒂說,日本位於太平洋的「火環帶」,這個地區從南太平洋的紐西蘭延伸到日本,再橫跨至美國阿拉斯加州,沿西岸延伸到北美地區和南美,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老師要告訴家長的其實是......

老師要告訴家長的其實是......

Damien Fan 寫於 2011年9月7日 10:27 ·
以下摘譯自2011年9月6日 CNN upbringing 版,作者為 Ron Clark,原文標題為 What teachers really want to tell parents。Ron Clark 曾獲得迪士尼公司頒發「美國最佳教師」,也是歐普拉所挑選出來的「了不起的人物」。

一邊口譯一邊筆譯,大家就加減看吧!

===================================================

今 年夏天,我有幸認識一位優秀的小學校長,某州政府不久前才頒發「最佳小學校長」的獎項給他,而他也實至名歸,因為大家都很擁戴他。但是他竟然要離開教育界 了,我驚訝的問他為什麼,他說:「如果有一個學校的學生都是孤兒,你要我去帶,我絕對義不容辭,但是我實在受不了家長了,他們真的是讓我很想死!」

不幸的是,他說出了許多老師的心聲。目前美國的新進教師平均只工作4.5年就離職,而讓他們辭職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受不了家長」。家長對老師的惡意批評愈多,學校就愈難找到優秀的老師。

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老師要告訴家長的其實是什麼呢?

第一,我們是教育專業人士,不是保母。我 們每天和孩子相處,所以我們會在孩子身上看到家長看不到的東西。如果我們給家長建議,請你們不要和我們對抗,反而應該要試著去接受,就好像你會去聽醫師或 律師給你們的建議一樣。現在愈來愈多父母完全不能接受老師對小孩的負面批評,但是如果爸媽願意寬心接受,聽聽我們的說法,那麼現在的小問題以後就不會變成 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第二,請信任老師。有時候我跟父母說小孩子在學校有行為偏差,他們 就會用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我,甚至還質問我說:「真的嗎?」廢話,當然是真的,不然我為什麼要跟你講這件事情!請不要還問我有沒有同學可以證實我說的話, 或者有沒有其他的老師在場看到這個情況。這些質問只會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合作關係愈來愈薄弱。

第三,不要幫孩子找藉口。如 果你希望孩子以後有成功的機會,就不要一直幫他找藉口。有一次我和一對母子會談,小孩說他還沒開始做暑假的閱讀作業,我說我很失望,因為再兩個禮拜就開學 了。結果媽媽就開始幫兒子找藉口,說七月家裡有很多事情,孩子沒空;我說我五月就給作業了,媽媽就說「我希望他暑假好好玩」。

大家評評理,遇到這種狀況,老師怎麼不會抓狂?!

有些家長非常不明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幫孩子找藉口。這些孩子長大之後,他們也只會幫自己找藉口,不懂得職場上的工作倫理。如果你不希望孩子25歲的時候還坐在你家裡的沙發上吃零食、發懶、沒工作,那就不要再幫他們找藉口了!請幫他們找解決方法!

第四、父母要當合作夥伴,不是檢察官。孩 子偶爾犯錯很正常,這是他們學習的一部分,可以學到很寶貴的人生經驗。老師最討厭父母阻撓孩子學習這些人生經驗。我們把這些家長稱為「直升機家長」 (helicopter parents),因為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上方盤旋,孩子一犯錯就降落拯救他們。老師給孩子79分,是因為孩子的作業「值」79分,你們不要安排跟 老師會面,要求老師給80分。你覺得是80分,但是79分就是79分!

而且,就算孩子都是九十分,不代表他獲得了良好的教育。通常給高分的老師都是爛老師,因為他懶得跟父母打交道。父母不應該說:「你看,我的孩子都九十分,老師教得真好!」

拜託......搞清楚好嗎,通常是好的老師才會給低分,因為他把標準訂得很高。結果現在的父母是看到孩子拿低分就去找校長!

下次去找校長前,父母應該換個角度想:孩子拿到的分數是他們「努力之後獲得」的分數,而你申訴的老師是真正教得好的老師!

而且,父母應該是老師的夥伴,不是檢察官。我班上有個小孩作弊,結果他父母竟然說要找律師告我,因為我在他孩子身上貼上「罪犯」的標籤!現在很多校長說,愈來愈多父母會帶律師去開親師會!

我覺得老師真的很悲哀,現在工作都是如履薄冰,不敢說實話,因為一點點小問題可能會變成大災難。

家母說,有個小孩用麥克筆在自己的臉上畫畫,老師想辦法用抹布把墨水擦掉,結果在臉上留下紅印。小孩的媽打電話給律師,最後那個老師被炒魷魚!

天啊,這麼小的事情都會讓我們失業,誰還敢走教職?如果老師害怕上學、不敢面對家長,那父母就是把學校最好的老師都趕走,也讓有志從事教育的人都打退堂鼓。

最後一點,遇到問題要用正面的方式處理。

如 果孩子回家說了什麼讓你們擔心的事情,父母可以找老師,但是應該跟老師說:「孩子說班上發生了這件事情,但我們都知道孩子有時候會誇大其詞,而且事情總是 有不同面向,所以我想聽聽老師的說法。」如果你們還是不滿意老師的說法,那可以去找校長,但是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因為如果孩子知道你不尊重老 師,他們自然也不會尊重老師。這下子班上會有更多新的問題出現。

老師都知道父母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們身為老師也很疼愛孩子。所以我們懇求家長,信任老師,支持老師,站在學校這邊,而不是一味對抗。我們需要父母的支持,也應該獲得應有的尊重。請協助我們,鼓勵我們,讓我們覺得付出有收穫,這樣我們才會竭盡全力,提供更好的教育給孩子!

我身為老師,這是我的承諾。